close

 

 

半年前在網路上看到某位很有名氣的攝影師在談論色彩管理的觀念。

 

開始意識到在數位化的環境之下,營幕也成了一種輸出;如同傳統沖洗的暗房。

每當在賣場看到販售螢幕的商家,播放同個畫面,卻有各種色調相異的現象,甚至連同一型號的螢幕也有差別?!

那我在螢幕上看的照片的色調、比、光、明暗有何依據呢?

如果沒有基本依據?那修圖是越修越好?還是瞎子摸象越修越糟?

其實當下是很擔憂的~當晚甚至還為此失眠了~@@

 

網路搜尋了很多相關文章

最後讓我找到了有十幾年色彩管理經驗的Ross Wang(王大哥)

簡單的詢問王大哥,如何逐步的建立色彩管理的標準化流程?

熱心的王大哥詳細又熱心的向我解說

色管的核心思維是【標準化】

色管的需求因人而異,端看你有多重視你自己的事業與品牌

希望給客戶多高水平的作品,還有時間成本vs資金成本等觀念。

最重要的是,做事態度!!

你以什麼樣的態度看自己現在所投入的工作!

 

最近終於有機會來到王大哥的工作室

帶著自己的作品原檔及修圖過後的檔案,

實際體驗在色彩管理標準化之下的輸出結果!

 

當看到自己的輸出成品,在標準光源下細細比對

發現到無論是影像色調、細節層次都有明顯差異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傳說中的【色彩斷階】。

所謂色彩斷階即是在無正確校色環境基準下進行修圖

所導致影像細節損失、色調失真、及影像平面化的現像。

 

當下心情真的蠻震憾的!

一方面是親眼體驗到錯誤修圖所帶來的可怕後果。

另一方面是原來自己拍的作品在色管標準化之下的輸出成品

可以這麼有層次表現!!

最重要的是所見即所得

在色彩管理之下的修圖不再是瞎子摸象!!

 

有人問:你這樣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影像作品

客戶不見得有色管,看到的照片跟你也不會一樣阿?

 

但其實色彩管理是為了自己而做的,而且好處很多

1前端影像處理過的東西一旦達到國際化的色管標準

  後端輸出就算沒有標準化,作品也有一定的品質。

  就算客人的螢幕有色偏,也不會差得太離譜

2在數位影像世界的溝通交流因色管而有了國際性的共同基礎;

   討論作品優劣、空間構圖、色調氛圍才具有意義。

3標準化節省了時間成本的浪費。

 

我想

我的攝影作品不會因為色彩管理 而成為攝影家或大師!

然而

我只是用大師的標準來重視自己的作品

我只是用專業的態度來回應客戶的信任

 

最後也要特別感謝王大哥;不營利的他

無私奉獻自己的專業及時間

只為了盡力推廣色彩管理的理念

讓每一位影像工作者,都有能夠提供更好影像品質的機會!

感謝他。

 

 

arrow
arrow

    J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