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校色螢幕一臺好幾萬
一個小小的光譜儀校色器也要兩萬
最後把影像交給有色彩管理的廠商進行成品輸出
這與一般廠商相比也是多出將近一倍的成本投入
搞了半天
沒錯!我自己是色彩管理標準化了~
但客戶端的營幕所顯現出的影像也不一定是對的!
分享在網路上的照片,在大多數人的電腦營幕裡也不一定是對的!
無論是時間或是資金成本都提高的我們
為什麼還要做色彩管理?
有人說是攝影師為了要自保
如果客戶覺得照片的色溫明暗曝光度有問題
我們可以拿出科學數據及標準
告訴我們的客戶~我才是對的!我才是標準!
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其實色彩管理的核心是利用標準化的流程
讓最大的成本-時間得以節省(引用ROSS WANG)
你能想像花二十分鐘調好一張圖調好了又改改了又調
卻發現自己根本在繞圈圈嗎?
原本修圖調色是希望利用色彩的情感認知來呈現心裡想表達的的氛圍感覺?
更希望其它人看到的影像至少在硬體表現上是一致的
這樣才能產生溝通甚至有所共鳴!
但如果前期沒有做好色彩管理讓色彩有了修正的依據
瞎子摸象的去修圖調色這就是在浪費時間
色彩管理是一種需求不是一種硬性要求
因為如果梵古的畫是一種影像就算有色偏仍然是一張大師名作
也許色彩表達失了味但其中的生命力與感情可能不會減少太多
但是
如果你想讓自己當下所拍攝的影像能夠看到更多細節
不會因為錯誤的後製而失去了影像原有的層次
如果你希望有修圖的正確依據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影像有沒有斷階
如果你希望所見即所得忠實的去展現出自己所拍攝的影像
如果你希望能夠節省最大最寶貴的成本-時間
色彩管理標準化是目前唯一的方法!!
以下是螢幕國際標準iso文件
http://www.fogra.de/dokumente/upload/e0499_fogra_softproof_handbook.pdf
http://www.iso.org/iso/iso_catalogu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40071
進一步想了解色彩管理的朋友請至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10460452357333.90168.355401147863264&type=3